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3我们与您携手共赢,共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态圈!

一、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大约为750.1亿元,近年来保持良好的增速,不过总体增速在逐渐放缓。具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到66%,服务机器人达到25%,特种机器人约为9%。

图片 2.png

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1、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能自动执行工作,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可以按照操作极坐标、功能、机械结构、驱动方式和程序输入方式等维度进行分类:

1)按操作极坐标主要分为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SCARA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和关节型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机器人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机器人可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机器人有多个转动关节。

2)按功能主要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处理机器人和喷涂机器人,焊接可分为点焊和弧焊,搬运机器人包括移动小车(AGV)、码垛机器人等,装配功能可完成包装和拆卸,处理功能可分为切割、研磨、抛光等。

3)按机械结构分,可以为串联型机器人和并联型机器人。串联机器人一个轴的运动会改变另一个轴的坐标原点,比如六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一个轴运动不影响另一个轴的坐标原点,比如蜘蛛机器人。

4)按程序输入信号方式可以分为示教输入型和编程输入型两类。

5)按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和电气驱动等。

图片 3.png

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现阶段,在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上,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本体主要供应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精度和承载能力等技术指标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市场也被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中国国产品牌技术方面处于弱势,仍无法与之抗衡,但国产本体在价格方面较为便宜,众多中小厂商在自动化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性价比的高低,因此国产本体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得益于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业机器人也成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自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虽然国产机器人发展时间短,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厂商整体规模较小,且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国内企业一方面在核心技术研发不断突破,开始部分替代外资品牌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收并购,掌握更多先进技术,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普遍能达到低于0.1毫米的运动精度,且负载能力、稳定性、可靠均优于人力,逐渐可以完成高强度精细工序,并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比如采用机器人抛光,成品率可从87%提高到93%。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长速度快于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升。

中国国内本体企业销量第一梯队的企业包括大研机器人,埃夫特、埃斯顿、众为兴、广州启帆、新时达、新松机器人、李群自动化、等,这些企业在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和上游进行拓展,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等方式掌握零部件和本体的研制技术,不断扩大产能,同时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目前主要国产品牌产能如下:大研机器人8000台/年埃夫特产能10,000台/年、埃斯顿产能9,000台/年、新时达产能10,000台/年、新松机器人产能5,000台/年。

二、机器人行业供应情况

与国外机器人大国相比,我国机器人起步较晚。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空前的飞跃,已有能力生产部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并开发出来不同用途的机器人本体产品。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国内机器人产量约为41.62万台。

图片 5.png

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三、机器人行业需求情况

中国过去几十年保持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口红利。由于人口数量巨大带来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因此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逐渐迈入老龄化,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我国在自2020年后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年均减少790万人,未来降幅将继续增加。从制造业人力成本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制造业员工平均年薪达到了72088元,同比增长11.85%,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劳动力人口的快速下降与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对制造企业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倒逼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020 年开始的疫情冲击了整个制造业,在国家逆周期的宏观政策对冲下,行业正在恢复,到作为制造业投资前端的通用自动化行业也在景气复苏。通用自动化行业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床、注塑机、压铸机、激光设备等应用于制造业加工的设备。

长期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升级趋势仍将继续。随着服务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场景开发、产品放量,购买力提升将带来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个人/家用的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到商务服务使用的智能零售、咨询、配送设备,服务机器人将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将为该需求提供足够的增长空间。

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导航及路径规划、交互感知、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具体涉及电机控制、机器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及物联网等领域,通过信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输入、处理及反馈,实现机器人适应性的自主智能服务。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服务机器人将不断融入新技术,拓展应用场景,简化使用难度,增强应用兼容性,提供更广泛的多样化的智能服务。

从销量来看,2021年我国机器人销量达到37.87万台。

图片 6.png

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四、机器人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目前机器人行业处于结构性的供不应求的状态,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相关人才的供不应求。

旧的岗位被替代,新的岗位在诞生。机器人对“人”的替代,大多体现在生产线传统工作岗位的“失去”,也就是“低技能工作”的完全机器人化。但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减少生产线劳动力数量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其他的用工需求。

工业机器人始终需要人来操作、维护、保养。只有将人与机器进行协同合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机器人产业的壮大又为相关技术人才制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眼下很多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的缺失,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应用等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虽然企业人才需求量极大,但是高校应届生所拥有的技能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是不对等的,人才供不应求,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待遇水涨船高。

据人才网上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有关工业机器人岗位有16465个岗位需求,远远超乎预期,薪酬待遇传统制造岗位高出很多,7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月薪超过1万,其中35%月薪超过2.5万。

根据最新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我国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了300万,到了2025年将会达到450万,现在有关于机器人的产业供求比例为1:10。因此社会、企业都开始重视起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才进入到机器人行业中。

从产销率来看,机器人行业产销率大抵在80%-90%的区间。

图片 7.png

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五、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2、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后发优势日渐显著

尽管我国中、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先进地区发展理念与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国内外机器人领军企业,开拓新型业务模式,为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长沙、成都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多个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大量的生产线升级需求使得机器人应用具有广阔的空间,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结合的理想区域,通过借鉴珠三角地区依托本地工业基础雄厚、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大力发展机器人的经验做法,立足本地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应用市场支撑能力,同时利用本地化的人才优势和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将其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衍生出众多机器人细分领域领的领军企业和初创企业,打造了一批工业机器人企业集群和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2、国产自主品牌的关键零部件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工业机器人本体出货量增长带动国产核心零部件企业稳步发展。在三大核心零部件当中,控制器产品在软件方面的响应速度、易用性、稳定性方面仍稍有欠缺,硬件平台在处理性能和长时间稳定性方面已经与国外产品水平相当。在原本外资企业占据较大优势的伺服系统和减速器领域,目前国产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和技术沉淀,已经逐步获得国际市场认可,产品竞争力及销售量持续提升。减速器方面,以苏州绿的、来福谐波、本润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在模块化技术、柔轮生产过程工艺等方面实现连续突破,目前生产的谐波减速器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已经与国际产品持平,部分产品型号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万小时。在伺服电机领域,近年来交流伺服电机相比直流伺服电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使用更方便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国际主流产品,随着国内企业针对性地投入研发力量并在交流伺服电机核心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国内产品各项性能均有大幅提升,部分伺服产品速度波动率指标已经低于0.1%,国内外技术差距已经开始出现缩减趋势。

3、各地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加快培养机器人应用型人才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各类人才需求缺口较为庞大。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为积极落实贯彻国家政策,各地方政府结合区域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鼓励机器人企业及园区联合地方高校共同培养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完善机器人领域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优化专业布局,基本形成与制造业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工业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充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出台政策成立专门财政相关项目,建设多元投入、资源共享、独立运作的公共实训中心,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和生产项目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结合区域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鼓励现有园区机器人企业和地方高校联合培养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型人才,有效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合作协议不规范、成果转化不明显等难题。

4、国内外机器人合作方式向多领域全面拓展

产业升级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企业合作方式由共同出资建立合资公司逐步转变向多领域合作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跨领域机器人技术交流愈加频繁。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复星医药和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IntuitiveSurgicalInc.)合作研发癌症诊疗机器人,并在中国建立研发和制造中心,联合进行专项产品的科研攻关,有效提高产品研发速率,加快产品落地进程。二是国内外机构逐渐在机器人行业建立标准合作。德国技术服务供应商莱茵TÜV集团通过对国内机器人电缆市场进行两年的深度调研,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合作制定并发布了中国首份机器人电缆通行标准。该标准对机器人电缆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做出了系统规定,并按照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大幅降低电缆制造商的研发成本,为我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在评价供应商的能力、控制供应商产品质量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三是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南京埃斯顿与英国运动控制商TRIO合作,开发出基于TRIO控制器+ESTUN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面向基于核心功能部件的机器人制造和微型伺服系统领域进行布局,同时按照欧洲市场的标准,为欧洲客户提供本地化售后技术服务,全面提升埃斯顿机器人的国际化技术水平。

5、部分发展较快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亟需升级和完善

目前我国全国范围内共有60个以上在建或已建成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呈现出“全面开花,区域集中”的特点。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部分发展较快的机器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不能完全契合企业发展需求,亟需进行升级完善。一方面,园区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本地化产业链日渐清晰,不少企业在本地化市场业务比重持续提高,急需园区内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更加适合于本地供应及销售市场的产品认证、质量检测服务,提高机器人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园区内企业发展日趋成熟,对本区域内技术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产生了更多诉求,基于此园区内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完善升级,提升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率,搭建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成果转化平台,加速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6、中小机器人企业依托业务创新构筑产业新生态

当前我国中小机器人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下游集成配套领域,竞争仍然较为激烈,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区中小机器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开始业务模式创新,构建企业竞争新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系统集成商连接上游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和下游制造企业的桥梁作用,整合研发、设计、制造、供应和销售市场等资源,以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成立产业联盟等方式形成合力,通过集中采购建立统购统销优势,盘活终端需求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市场议价空间,打造上下游中小企业相互拉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中小机器人企业联合周边企业共同建立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技能实训、仿真实训、创新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机器人实训基地,不仅为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系统的实训场地,也为周边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提供共享平台,加快推动行业进步。

7、市场与技术共同驱动机器人向新兴领域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仓储物流、消费品加工制造、危险作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危险作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愈发迫切,对机器人的技术改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的实用化突破,显著提升了机器人感知、交互和决策能力,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机器人产品功能与性能,加速机器人产品在更多新兴领域的落地应用,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新的动能和增长点。例如,在智能陪伴与情感交互领域机器人可运用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视觉及情景识别等技术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习惯以及情绪表达,形成独特而差异性的反馈效果,满足用户的陪伴和交流的诉求。在专业清洁领域,随着三维场景建模、导航定位和视觉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清洁机器人可在摩天大楼、地下管道、水下线缆以及核电站等复杂环境针对特殊对象进行专业化清洗,降低人工维护成本与难度。在军事国防领域,以军用无人机、无人潜水艇为代表的多种军用机器人可以凭借自身场景识别技术、逻辑分析能力在战场上自主完成预定任务。


我们凭借多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经验,坚持以“帮助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为宗旨,累计为多家客户提供各类Scara机器人,锁螺丝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点胶机器人,四轴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打磨机器人,注塑机器人,冲压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 18676917666,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项目经理在线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2我们与您携手共赢,共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态圈!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67691766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18676917666

二维码
微信
线